夏日的风掠过家乡的茶山,空气中氤氲着“利川红”的清香。我翻开鲁迅先生的《朝花夕拾》,恍然发觉那些旧日时光里的温暖,正如家乡漆器上的光泽——历经岁月,愈显温润。
百草园与茶山:童年的底色
读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仿佛跟着鲁迅先生回到了他的童年:碧绿的菜畦、皂荚树的蝉鸣、长妈妈口中的美女蛇传说……这些画面让我想起自家屋后的茶园。清晨露水未干时,我和奶奶挎着竹篮采茶,指尖沾满嫩叶的清香。鲁迅在三味书屋的枯燥中偷偷画画,而我在数学课上悄悄地看《荆楚漆艺》——他们用刮刀将生漆一遍遍涂抹在木坯上,动作轻柔如抚过嫩芽。原来,无论哪个时代的孩子,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寻到属于自己的“百草园”。
阿长与漆匠:平凡人的光
长妈妈粗俗迷信,却用攒下的工钱为鲁迅买来《山海经》。这让我想起镇上的漆匠李伯。他沉默寡言,双手布满老茧,但每当我路过他的作坊时,他总会放下漆刷,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:“丫头,读书累了吧?”去年我参加作文比赛失利,他送我一只漆盒,盒盖上雕着展翅的鸟:“漆要涂九十九层才发亮,人也要摔几次跟头才能茁壮。”这些平凡人用最质朴的方式,教会我成长的真谛。
藤野先生与采茶人:跨越时空的馈赠
展开剩余51%藤野先生批改鲁迅的解剖图时,连血管位置偏差都要用红笔细细标出。这让我想起茶农王婶——她教我把茶叶摊晾在竹匾上,反复叮嘱:“晒得不匀,茶香就散了。”鲁迅从藤野先生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一丝不苟的态度;而我从王婶身上懂得:生活的学问,藏在每一片茶叶翻转的弧度里。
朝花夕拾与坝漆:时光淬炼的力量
鲁迅在《父亲的病》中痛斥庸医误人,却在《藤野先生》里写下“他的性格,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”。这种矛盾恰似“坝漆”的制作工艺——生漆本有毒性,匠人却能用它打磨出最莹润的器具。成长何尝不是如此?我们会经历误解、挫折,甚至看到人性的弱点,但正如漆器越磨越亮,那些疼痛终将化作生命的底色。
合上书页,夕阳为茶山镀上一层金边。采茶人背着竹篓归家,漆匠作坊里飘出淡淡的桐油香。鲁迅先生笔下旧日的花,早已化作今晨的露,滋养着家乡的新芽。从今往后,我要像他一样,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寻找真理,在茶山的云雾中体会坚持,更要在漆器的光泽里读懂——真正的成长,是学会用时光的砂纸,将自己打磨成温柔而坚韧的模样。
(指导教师:胡正勇)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5年10月09日 第04版
作者: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民族初级中学 九年级(905)班 姚鸿宴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